Navigation

    Backwater Town

    • Register
    • Login
    • Categories
    • Recent
    • Tags
    • Popular
    • Users
    • Groups
    • Points
    1. Home
    2. Re_ID-XVI
    • Profile
    • Following
    • Followers
    • Topics
    • Posts
    • Best
    • Groups

    Re_ID-XVI

    @Re_ID-XVI

    總有一天,我們的沈默,會遠比今天你們所要壓制的言論更為宏亮有力!

    138
    Reputation
    757
    Posts
    130
    Profile views
    2
    Followers
    0
    Following
    Joined Last Online
    Location 極樂城定向爆破小組 Age 33

    Re_ID-XVI Follow

    Best posts made by Re_ID-XVI

    • 手垢塗れの天使

      如果把最後一段HS去掉的話,這最多只是一部普通拔作而已

      一位女版的瑪姬婭維莉,決定無論用什麼手段都要在偶像界闖出名號
      這個故事如果稍微改一下,把主角的性別換成男性,把「偶像界」換成復辟時期的巴黎、華爾街、聖盃戰爭、霹靂峯頂的一座城堡或者某個老掉牙的冒險者公會,就是典型的小說套路了...但她除了自己的身體外什麼特殊能力都沒有,記不住聖經全本,沒有一個在沙龍當交際花的親戚和一個富有的女繼承人鄰居,不能拿自己的肋骨做子彈,也沒辦法搞一個埃及教派忽悠別人。她在惡臭的偶像業界打拼。想要站在偶像的頂峯,她只能不斷出賣自己的身體。


      她的眼裏,再次出現了安心的色彩...

      就像不斷踩電鈕的小白鼠一樣。最開始時,她一邊和kimo男做愛一邊計劃着自己的偶像生涯(遊戲還加了表裏文本(soliloquy?)模式來描繪她的 內心世界 ),而她的影響力也步步高升;但越是依賴於潛規則,她面臨的要求就越荒唐、越難以接受。在遊戲的末尾,因爲上升一次又一次受挫,這位巨乳的野心家在潛意識中將潛規則和成功劃了等號,開始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工作人員搞潛規則。只有在最後一段HS中,表裏文本都是同樣的...也就是說,她 發自真心地想要和別人潛規則 。這還和宅宅女神那種到處發福利的天使不同,她既不是一個傳統的追逐性快感的妓女形象,也不是一個希望通過做愛來得到關注、甚至通過做愛來補償弱者的聖女形象——她只是通過潛規則這一行爲來讓自己感到安心。
      在墮落的女主角身上,只能感受到無助而非淫亂。光是在這一點上,這款遊戲就比普通拔作要優秀十萬甚至九萬倍了。

      雖然很多人噴這部作品的結尾不合他們的胃口,但其實這樣的結尾才更合理罷...
      如果靠金暴性(只有性而已)上位的偶像,打敗了純真無暇的偶像,估計又該換另一幫人罵街了。

      ED「Idolatry」出現的時候有被驚豔到...
      (除掉euphoria的話)應該是唯一一個我沒有直接跳過的拔作ED了

      posted in Lighthouse Tavern
      Re_ID-XVI
      Re_ID-XVI
    • RE: vtuber抽象学

      這就是文字的起源。

      先畫出一些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圖像(象形文字)來指代實物,然後再通過給它賦予「形象之外的意義」來表達抽象的東西。這一「Spiel」進行到一定階段,必然會開始通過組合這些符號來表達更爲豐富的內涵。唯一的區別是,Vtubic(或者叫Vtubian/Vtish/Vtubese)(也可以法國風情一點叫Vtubique)這套符號體系所指代的是另外一套已存在的語言。

      比如,「桐生可可」頭像可以與「Tóng」、「shēng」、「kě」等音等價,也可以當作「龍」、「四」、「可可豆」、「極道」、「會長」、「細黑框眼睛」、「美國南部」、「Creampie Compilation」、「和式便器」來用。這套符號體系只能指代一部分現有的文字時,不存在混淆的問題——根據「約定俗成」,桐生可可在一般情況下指代「可」;只在少數情況下根據上下文指代「龍」。但當這套符號體系的野心擴張到取代現有語言時,現有的Vtuber就不夠用了——如果給每個聲音或字配一個Vtuber,這門語言的學習成本就太高了;而如果用同一個VTB指代多個含義又有混淆的風險——於是人們就會開始給「桐生可可」頭像後增加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比如通過在角落加1234(或者指代1 2 3 4的Vtuber的頭像)來具體表示這張圖所指代的文字;或是給頭像反色、黑白、上下顛倒來表達與本義不完全相同的意思。

      但這又誕生了一個新的問題。抽象文字用emoji來規避審查;但桐生可可的臉本身就會觸發審查機制

      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脫離了語境的語言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在所有使用者對Vtuber背後的梗、以及所有Vtubic使用者約定俗成的特殊符號瞭若指掌時,才能完成交流——而人們對Vtuber的瞭解程度;以及應用這門語言的熟練程度也會隨着語言的使用而逐漸增加。Vtubic語言的形成必然會同違章建築其他語言一樣,先從陽臺外延部分指代開始,最終在原有語言上頂樓加蓋形成一套完整的符號。

      posted in Riverbank Ballroom
      Re_ID-XVI
      Re_ID-XVI
    • RE: Disco Elysium

      @Moriya 是的... 感覺就像裝在鍍金酒瓶中的馬尿。

      posted in Lighthouse Tavern
      Re_ID-XVI
      Re_ID-XVI
    • RE: 华为给我发了个招聘邮件……

      兄弟别去,那是黑厂,我们去上网(x

      posted in Affection Academy
      Re_ID-XVI
      Re_ID-XVI
    • RE: 名言摘录:他反击的方式很中国

      我想起了在某份報紙上讀過一篇報道,說在德國那些工廠,每樣東西都是用一種叫人造肉的東西做成的。我還記得他們用魚肉做成香腸,而魚肉肯定又是用別的什麼東西做出來的。這讓我萌生一個念頭,我把這個現代世界一口咬開了,發現它到底是用什麼東西做的。這就是現在我們這個世界前進的方向。每樣東西都是亮晶晶的流線型設計,每樣東西都是用別的東西做的。到處都是賽璐珞、橡膠、鍍鉻鋼,整晚都有弧光燈閃耀,頭頂是玻璃天花板,收音機一直播放着相同的旋律。沒有植被,每樣東西都是水泥蓋成的,假烏龜在中性水果樹下散步。但當你接觸到事情的真相,當你的牙齒咬到某樣真切的東西,比方說一根香腸時,你得出的真相就是,橡膠皮下包着腐爛的魚肉,髒兮兮的東西在你的嘴裏炸開。
      ——喬治・奧威爾 《上來透口氣》

      posted in Interdimensional Observatory
      Re_ID-XVI
      Re_ID-XVI
    • 勞動節快樂

      總有一天,我們的沉默,會遠比今天你們所要壓制的言論更為洪亮有力!

      posted in Interdimensional Observatory
      Re_ID-XVI
      Re_ID-XVI
    • 轉載:歷史創造歷史

      讀那些「當代學者」寫的書,總感覺在和一幫幽靈說話。文章的邏輯越站不住腳,就越要搬出來幾個「先例」。

      蘇聯的覆滅可以當作馬克思主義破產的鐵證,德國法國戰後經濟增速超過英美可以當作英美不執行新自由主義的後果,拉丁美洲的貧窮可以證明拉美人不夠努力、不接受自由市場導致落後,第三世界頻發的軍事政變甚至可以用來論證“中國不適合民主”,,,

      卡拉卡拉普發公民權造成的問題甚至可以當作反移民的理論依據,彷彿人類的論述水平已經倒車(?)倒回到了公元前,希臘殖民者和羅馬元老院成員就是這麼行事的。

      歷史還可以拿來印證完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理論。廣場上的學生可以被解釋成羣衆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帶來的經濟亂象,可以被解釋成資產階級改良派與腐化的工人官僚鬥爭的體現,可以被解釋成不滿的工人在點起社會主義革命的火種,可以被解釋成追求民主自由的戰士對抗獨裁專制共產惡魔,可以被解釋成帝國主義不惜一切手段阻撓中國夢的實現。盧旺達在遭受種族滅絕之後的幾年裏得到了大筆捐款,整個國家逐漸走向繁榮。由於國民經濟得到了發展,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開始制定政策,儘量不再接受援助。盧旺達應該算是援助好處的證明,還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呢?

      所有對歷史事件的解釋都脫不出「做了A導致B」的範疇,否則就沒辦法用來指導現實。
      在尋找相似的(有共性的)A時,納入考量的歷史決策越多,B之間的共性就越少。如果要做到客觀,考慮所有可能的A,又硬要尋找B之間的“共性”的話,A的範圍就會變得非常狹窄,以至於毫無實用價值。

      B存在的前提條件是A存在,但如果A不存在,會怎樣?坐在星巴克裏,用macbookpro給18世紀的法國農民下指導棋當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但也沒有任何意義。這就像是量子力學裏的那片永遠測不準的領域,我們完全沒有可靠的觀測數據。

      唯一正確的解釋是,除了歷史自身外,歷史無法被用來解釋任何東西。

      只要人類存活的時間夠長,留下的歷史夠多,我們就可以在歷史中給現存於世的所有魔怔理論找到充分的理論基礎,如同一只打出《境界線上的地平線》全本的猴子。但我蠻夷也,,,


      雖然解讀歷史的行爲毫無意義,但這一行爲本身就在創造歷史。如同alma的一個翻譯錯誤造成了基督教世界兩千年的禁慾、天堂裏的七十二個白葡萄乾讓恐怖分子前赴後繼地自我犧牲那樣,「對歷史的解釋」可以影響現實。

      posted in Interdimensional Observatory
      Re_ID-XVI
      Re_ID-XVI
    • RE: 互联网2号

      窩倒覺得比起另起爐竈,頂樓加蓋(違章建築)是更現實的選擇:ayesha:

      相比用中文搜索,用英文搜索時明顯能感受到搜索結果質量的提高...
      用法文和(只懂一點點的)泰文的時候,搜索結果幾乎是平行世界了w

      既然互聯網依賴於搜索引擎,而搜索引擎又被各種語言割裂成了無數小塊,在這些小塊中加上屬於自己的一塊就完全是可能的了。

      想要杜絕互聯網上的污染,就要創造天然門檻;而語言的學習成本本身就是個完美的門檻。
      我們可以發明一種自己的語言,只在表達有價值信息的時候使用它。
      這樣,當我們把這種語言輸入搜索引擎的時候就會得到已經經過篩選的結果了。
      :meruru3:

      Vtubic

      posted in Interdimensional Observatory
      Re_ID-XVI
      Re_ID-XVI
    • RE: 六度分隔

      @kotri_lv224 said in 六度分隔:

      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你和任何一個社會科學家之間所間隔的距離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遭到社會科學家的問卷調查。

      posted in Interdimensional Observatory
      Re_ID-XVI
      Re_ID-XVI
    • 五阶段论不是这样用的。

      今天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了某个对五阶段论的错误解读。可能是由于bug没办法在原地址评论,就放在这里了。
      我到底把这里当什么了啊

      Elisabeth Kübler-Ross在《论死亡与将死》中第一次提出五阶段论,当时这个理论被用来解释“死亡”。
      当患者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就会进入这五个阶段——
      “否决——我不可能这么快死掉,肯定是医生胡说八道”
      “愤怒——为什么是我?我做错了什么?”
      “讨价还价——至少先让我活过骑砍2发售吧”
      “抑郁——我要死了。做什么都没用了。哭哭。”
      “接受——既然如此,我应该开始安排后事了。”

      这个五阶段论由于其特别方便套用,开始在各种地方出现。
      很快,人们就开始滥用了。

      ↓这位老兄,说的就是你。↓

      错误使用方式示例

      我没那能力钦定五阶段论的正确使用方法,但我至少清楚它所有错误使用方法的其中一种。
      它应该用来解释“变化”,而不能用来解释常理。

      就在这个“中东”的例子中,我假设自己是一个中东地区的妇女,喝了红茶以后被水泳部的先辈昏睡雷普。
      我们先假设没有中东妇女会喜欢被强奸,除非是性癖特殊或者精神出了问题。

      如果我每天忍受着这样的大环境,为了保住自己的“贞洁”而包庇强奸犯,从未考虑过“第二种选择”,这个五阶段模型在这种情况下并不适用。

      当我看到其他中东妇女开始挺身而出、看到整个社会对曝光强奸行为的支持,或者出于其他诱因而萌生反抗想法的时候,我才可能开始认真考虑「顶着社会压力将强奸犯曝光出去」这种选择。这里(こ↑こ↓)才是五阶段论开始的时间点。

      第一阶段,否决。“这样的想法根本行不通!我会被视为失去贞洁的女人,永远嫁不出去的...”
      第二阶段,愤怒。“为什么没人愿意为处于我这种境地的女性考虑?如果我是其他国家的公民,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第三阶段,讨价还价。“可能其他人会站出来帮助我?可能我只要通过某些渠道就可以让他受到制裁?”
      第四阶段,抑郁。“无论行动与否,我必然会遭到羞辱。这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阶段,接受。“既然如此,那就做吧。”
      她的接受并不会让她“到了没有强奸的地方就不适应”,只会让世界上多一条打着#METOO的推文。
      接受不一定指的是“接受现状”,也可能是接受“现状必须被改变”的事实。
      就像人们听说自己患了绝症,最后接受的是自己将死的事实,而不是自己还活着的事实一样。

      这位仁兄提到的“没有强奸反而不习惯”,并不会在任何地方发生——除了性癖特殊或者精神出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没有开始进入这五个阶段。
      从此,她永远和“否决”阶段擦肩而过。

      当然,中国的问题更严重,“性癖特殊或者精神出了问题”的人也更多,但让他们中的大多数做出如此表现的,也不过是惯性罢了。

      既然“改良不可能实现”“改变现状的道路只有一条”作为事实存在的话,所有人都迟早会经历这五个阶段,最后接受“中共政权不应存在”的事实。这时的接受一点都不可怕,反而是整个国家的希望。

      posted in Interdimensional Observatory
      Re_ID-XVI
      Re_ID-XVI

    Latest posts made by Re_ID-XVI

    • RE: 黄昏DX要出了

      Ni

      posted in Lighthouse Tavern
      Re_ID-XVI
      Re_ID-XVI
    • AR3

      Ar3發售了。
      Ar3會不會再次降臨黑水鎮呢? :shallistera:

      posted in Lighthouse Tavern
      Re_ID-XVI
      Re_ID-XVI
    • RE: 要是人类灭亡以后,还有新的种族出现

      當然是肉靈芝
      :iris:

      posted in Interdimensional Observatory
      Re_ID-XVI
      Re_ID-XVI
    • RE: 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就是啊:rorona:

      posted in Interdimensional Observatory
      Re_ID-XVI
      Re_ID-XVI
    • RE: 『轉載』中國共產黨真讓我着迷

      正好六百個字,一個不多一個不少。

      posted in Riverbank Ballroom
      Re_ID-XVI
      Re_ID-XVI
    • 『轉載』中國共產黨真讓我着迷

      中国共产党真让我着迷

      第二船山实验小学 LWS基金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就是我最喜欢得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就率领全中国开始复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就完成了“十大成就”,分别是:两弹一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载人航天,港澳回归,青藏铁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奥运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造“辽宁号 ”航母以及建立北斗七星卫星导航系统。接下来让我来说说这“十大成就 ”吧。

      一: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试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出生在中国,我骄傲!!!

      posted in Riverbank Ballroom
      Re_ID-XVI
      Re_ID-XVI
    • RE: “香花”和“毒草”

      Fun fact: 李銀河女士出生時正逢“三反五反”運動,遂起名“李三反”;後來“三反”一詞的內涵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不知李銀河女士的改名是否和這一變化有關。

      posted in Riverbank Ballroom
      Re_ID-XVI
      Re_ID-XVI
    • RE: “香花”和“毒草”

      還有個詞很有意思,『反標』,也是文革詞彙。意思是『反動標語』,有點新話的感覺了。現在如果去百度/谷歌查反標,結果基本都是“back-annotation”,一個技術詞彙的譯名;去看當年的書才能明白是什麼意思——當時這個詞確實在被當作正常的漢語詞彙一樣使用。類似的還有『惡攻』『特嫌』之類。最讓人憂心的是『牛棚』,拿來指代關押“牛鬼蛇神”(指知識分子和各種原因被打成右派的人)的棚子。有納粹集中營的味道了。

      posted in Riverbank Ballroom
      Re_ID-XVI
      Re_ID-X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