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歷史創造歷史



  • 讀那些「當代學者」寫的書,總感覺在和一幫幽靈說話。文章的邏輯越站不住腳,就越要搬出來幾個「先例」。

    蘇聯的覆滅可以當作馬克思主義破產的鐵證,德國法國戰後經濟增速超過英美可以當作英美不執行新自由主義的後果,拉丁美洲的貧窮可以證明拉美人不夠努力、不接受自由市場導致落後,第三世界頻發的軍事政變甚至可以用來論證“中國不適合民主”,,,

    卡拉卡拉普發公民權造成的問題甚至可以當作反移民的理論依據,彷彿人類的論述水平已經倒車(?)倒回到了公元前,希臘殖民者和羅馬元老院成員就是這麼行事的。

    歷史還可以拿來印證完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理論。廣場上的學生可以被解釋成羣衆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帶來的經濟亂象,可以被解釋成資產階級改良派與腐化的工人官僚鬥爭的體現,可以被解釋成不滿的工人在點起社會主義革命的火種,可以被解釋成追求民主自由的戰士對抗獨裁專制共產惡魔,可以被解釋成帝國主義不惜一切手段阻撓中國夢的實現。盧旺達在遭受種族滅絕之後的幾年裏得到了大筆捐款,整個國家逐漸走向繁榮。由於國民經濟得到了發展,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開始制定政策,儘量不再接受援助。盧旺達應該算是援助好處的證明,還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呢?

    所有對歷史事件的解釋都脫不出「做了A導致B」的範疇,否則就沒辦法用來指導現實。
    在尋找相似的(有共性的)A時,納入考量的歷史決策越多,B之間的共性就越少。如果要做到客觀,考慮所有可能的A,又硬要尋找B之間的“共性”的話,A的範圍就會變得非常狹窄,以至於毫無實用價值。

    B存在的前提條件是A存在,但如果A不存在,會怎樣?坐在星巴克裏,用macbookpro給18世紀的法國農民下指導棋當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但也沒有任何意義。這就像是量子力學裏的那片永遠測不準的領域,我們完全沒有可靠的觀測數據。

    唯一正確的解釋是,除了歷史自身外,歷史無法被用來解釋任何東西。

    只要人類存活的時間夠長,留下的歷史夠多,我們就可以在歷史中給現存於世的所有魔怔理論找到充分的理論基礎,如同一只打出《境界線上的地平線》全本的猴子。但我蠻夷也,,,


    雖然解讀歷史的行爲毫無意義,但這一行爲本身就在創造歷史。如同alma的一個翻譯錯誤造成了基督教世界兩千年的禁慾、天堂裏的七十二個白葡萄乾讓恐怖分子前赴後繼地自我犧牲那樣,「對歷史的解釋」可以影響現實。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在社會科學領域尋求真理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Log in to reply